7月15日16时07分,青海省格尔木市那林格330KV变电站突发跳闸。乌图美仁乡以上区域电网瞬间瘫痪,青海鸿鑫牛苦头矿区的机器轰鸣声戛然而止,矿区车间、办公区、生活区灯光骤然熄灭。
面对突发险情,青海鸿鑫党委立即启动“党建+应急”机制,设备能源部牵头迅速组建“中铜先锋”党员突击队,设立电气抢修、设备保障、后勤协调3个党员责任区,通过“支部包片区、党员包设备”的网格化管理,将党旗插在抢险最前沿。
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!通知各小组集合!”设备能源部党支部书记、主任王学平从调度中心发出的指令打破了突然的寂静,他一把抓起对讲机,快步冲向集合地。选矿厂副厂长王剑紧随其后,手里攥着需要协调组织的技术人员名单和应急抢险设备清单。
不到10分钟,厂区排班房前的空地上,整齐列队着电气抢修、设备保障、后勤协调三个小组,站在最前排人员胸前的党徽格外醒目,手拿肩扛着各式装备的他们,用实际行动扛起“中铜先锋”党员突击队旗帜,奔赴“电力保卫战”各个抢险阵地。
18时30分,干旱的牛苦头突然下起了阵阵细雨。雨水顺着安全帽檐往下淌,很快就将站在应急发电机组旁的电气组组长王瑞的工装前襟打湿。但他顾不上这些,紧盯着手中仪表盘上的电压指针,不忘吩咐道:“要看好电压数值与用电负荷!负荷波动超过5%立刻喊我,别让波动伤了用电设备!”身旁的技术员刀春福则密切关注着用电负荷波动,确保发电机不会因波动过大导致供电停止。
选矿车间里,各生产班组作业经理正带领维修人员,打着手电筒检查各自区域的重点设备。“这里得加防护垫,复电时怕产生火花。”有人二话不说半跪在球磨机旁,不及伸手,旁边已有人递来绝缘垫和扳手。突然有人喊道:“应急组准备启动备用电源,注意设备突然来电启动。”维修人员一边用扳手拧着螺栓,一边互相提醒,汗水浸亮了他们的额头。
细雨中,有人扛着电缆在厂区穿梭,脚步溅起的水花混着泥点沾满了裤脚;有人跪在设备旁,用胶带一圈一圈裹紧裸露的线头;有人背着工具包,来回奔走卸下所需用具……那些工具碰撞发出的声响,与行动间无意擦碰到党徽的轻微脆响,构成了独特的劳动音符。
21时36分,夜幕彻底笼罩矿区。应急灯织成的光带里,王学平正蹲在露天采场线路接口处,徒手清理积水中的碎石。已经连续在现场奔波5个小时的他,沙哑着声音对身边的人说:“这里容易积水,接头必须做三层防护,今晚就算熬通宵,也得让采场的安全灯先亮起来!党员跟我轮班守着!”
设备组的张家俊、何爱达在变电站内紧盯着采矿厂一、二号线高压柜面板数据。“高压柜数据正常!”“具备带负荷条件!”每隔10分钟,就会有清晰的汇报声传到对讲机。
7月16日0时,王学平接到电网紧急会议通知,与青海鸿鑫领导赶赴庆华矿业参加跳闸事故通报和协调会。临行前,他拍了拍王剑的肩膀:“这里交给你。”王剑用力点点头,在“中铜先锋”党员突击队员的协助配合下继续抢险。
1时许,采场方向突然亮起一片微光。“安全灯亮了!”发电机的轰鸣声里有人喊道。
2时30分,对讲机里传来王剑的声音:“各区域注意!重点区域供电恢复!”话音刚落,人群里爆发出短暂的欢呼,有的互相击掌,有的靠在设备上,有的抹了把脸……看着夜幕中渐次亮起的矿区,王剑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:“7·15抢险,11小时恢复供电。”
全厂供电稳定后,电工班班长陶全军主动申请值守中控室:“我再盯6小时,没问题了再换班。”“中铜先锋”党员突击队员纷纷请命,没人愿意先离开这刚“抢”回来的光明,心里都揣着一份牵挂,一定要确保刚稳下来的电路不出任何岔子。每个人的眼角都布满了红血丝,却掩不住他们眼里的亮光。
黑夜里仍有人在检查恢复后的线路……没有更多的言语,却都在用无声的行动把“中铜先锋”党员突击队的旗帜,牢牢插在“越是艰苦越向前,越是峰高越登攀”的青海鸿鑫人心中。(朱振旺)